一、概述
1.1 适用范围:
因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放线,跑模,砼振捣,梁柱钢筋交叉避让等引起的钢筋偏位。
1.2 工艺特点:
以规范或施工规程允许的要求,将钢筋调整至合理的范围。
二、工艺流程
核查原因和偏位大小→整改→问题总结、重新交底教育
三、节点大样
四、控制要点
4.1、核查原因和偏位大小
检查实际偏位尺寸,进行分类甄别;分析产生原因;放线原因、支模原因,浇筑原因等。
4.2、整改
(1)墙、柱竖向钢筋偏位20mm以内的,将钢筋轻微弯斜调整到规定的位置。两侧发生位移的一侧采用植筋的方法,另一侧采用加固的方法。
(2)墙、柱竖向钢筋偏位在20mm及以上小于50mm的,若钢筋向内偏位,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折弯范围箍筋另加密50%处理,若钢筋向外偏位,则须凿除根部砼至一定深度,再按不大于1:6坡度进行斜弯调整,折弯范围箍筋另加密50%。
(3)墙、柱竖向钢筋偏位超出50mm的,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可按照同侧墙柱竖筋根数构造重新值筋,按规定进行拉拔试验检查。
4.3、问题总结、重新交底教育
总结钢筋偏位产生的原因,组织施工班组人员和质量检查负责人进行交底,对管理的薄弱的环节加强管控。
五、验收标准
5.1 验收条件及方法:
(1)钢筋调整后,用卷尺进行检查;
(2)需植筋的,打眼完成后,检查洞口直径、打洞深度;
(3)需重新施工的,砼凿除后,检查凿除面砼质量;
5.2 验收标准:
(1)钢筋调整的,用卷尺检查坡比是否满足1:6 ;同时是否在保护层内;
(2)植筋洞口要求满足《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和《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要求;
(3)砼表面无松散石子,浮灰等。
5.3验收依据:
1、《JGJ 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2、《GB 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六、注意事项
6.1 施工注意事项:
(1)植筋清孔:用硬质塑料毛刷清除孔内混凝土粉末,再用风扇吹出粉末,反复多次。直至孔壁无灰尘为止并将孔洞临时封闭。
(2)植筋注胶:用注射器向孔洞内注粘结剂,须从孔底逐步向孔口连续填胶,以保证孔内空气排出且注胶饱满;孔内注胶至少填满孔洞深度2/3以上。
(3)植筋完成后,保证植入的钢筋在12h内不被扰动(温度低时适当延长时间),以便使植筋胶硬化,植筋完成48h后方可进行钢筋搭接及绑扎。
(4)凿毛前在混凝土边缘内侧1cm位置弹墨线,以控制凿毛范围。把混凝土表面浮浆及松软层全部剔除掉,大部分露出粗骨料,骨料外露可达90%。注意不能把粗骨料剔除松散了,避免条状、点状或坑式凿毛。
6.2 安全环保措施: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具,护目镜+口罩。
(2)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操作证后,方可独立操作。
(3)施工时注意扬尘控制,及时清理垃圾至指定地点。
本站名称及网址:乐建土木 本站网址:topmgo.com 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