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时,采用止水钢板作为后浇带止水措施,是目前工程中最常用的形式。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参建各方对规范了解不透彻,人云亦云、以讹传讹,致使止水钢板安装方向普遍存在问题。
工程实施中的普遍做法
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的开口方向,95%以上的从业者会说开口方向向下,也就是迎水面。小编也是如此认知,自从业以来,所经历的项目,设计图纸中有明示的,均开口朝下(迎水面)。各方参建单位,设计院、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包括第三方工程咨询公司,主管部门的认知也是如此。建筑设计公司的结构设计说明中后浇带做法的节点详图一般是这样的,明确标明底板后浇带的止水钢板的朝向是向下的。
图1 某设计院关于后浇带做法的详图
图2 某设计院关于后浇带做法的详图
国内某房产集团某工程的底板后浇带现场施工示意(图3)中底板止水钢板也是朝向下面的。
图3 某工程后浇带止水钢板安装示意
“止水钢板盆口应该朝向迎水面”成为了行业的普遍做法。而也有个别技术人员对止水钢板朝下造成浇筑混凝土时气泡不易排出,易发生孔洞的情况有所疑虑。
经小编查询各类规范规定做法,国内外的规范并没有“止水钢板应该朝向迎水面”这一说法。但止水钢板之所以做成盆式,规范有明确出处及说明。GB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 规范》5.1.10条,中埋式止水带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止水带应固定,顶、底板内止水带应成盆状安设。相应的条文解释为:中埋式止水带施工时常存在以下问题:顶、底板止水带下部的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气泡也不易排出,且混凝土凝固时产生的收缩易使止水带与下面的混凝土产生缝隙,从而导致变形缝漏水。
根据这种情况,条文中规定顶、底板中的止水带安装成盆形,有助于消除上述弊端。是为了更好的消除止水带下部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这个质量隐患。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止水带钢板应该是朝上而不是向下的。将底板后浇带中的止水钢板设置成开口向下,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错误做法。
目前工程实践中底板后浇带止水钢板开口方向朝向引水面(下面)的做法,与规范的初衷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这样不但消除不了气泡,反而让气泡更加难以排出,进而导致止水钢板下部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形成孔洞,实质上成了一个漏水隐患点。此问题应引起业内同行特别是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应出台相关说明细则,从源头上落实解决。
延伸阅读:止水钢板处钢筋模板优秀做法参考
一、止水钢板处钢筋与止水钢板位置冲突如何解决?
止水钢板在墙、柱或者边缘构件位置确实存在这个问题,通常做法是:
1、止水钢板处不设箍筋,上下加密三道;
2、止水钢板开洞,穿过开口箍后再箍筋焊接;
3、箍筋截断,每个接头都对应焊接在止水钢板上两侧。
剪力墙止水钢板做法
A.配合木工测量施工缝标高和墙轴线,并在已稳固的外墙立筋上用红油漆标注施工缝水平线(墙内外模板上口线)。
B.焊工必须持证上岗,不得在主筋上起弧以免烧伤主筋;钢板水平定位筋和限位筋不得超出墙外侧立筋外表面。
C.钢板就位调整好垂直度后将下口点焊在水平定位筋,并将中部限位筋(原已焊牢在钢板上)与外墙立筋点焊牢固。
D.钢板指接不小于20mm,双面满焊,各面第一遍从中至上从下至中,第二遍从下至上,焊缝高度5mm;转角采用成品整折板。
E.被断开的柱益另设同直径钢筋与钢板搭接焊5d,但不得烧伤钢板;钢板上下各加一道原柱箍,与原箍筋间距不小于50mm。
F.检查、复核、验收主要内容有钢板标高及轴线定位,固定是否牢国,焊继质量,有无烧伤钢板和主筋,柱箍加强等。
G.支模时检查模板标高是否与原控制线吻合,砼浇筑和拆模时及时制止可能造成钢板松动、变形的违规操作。
H.清理钢板时不得采用铁锤敲打造成钢板松动和变形,施工缝处理时不得造成粗骨料松动、边角崩塌和钢筋受损。
成品效果:
1.钢板水平居中墙中心和垂直居中施工缝(误差均不超5mm),钢板上口顺直无缺口,表面无水泥浆。
2.外墙水平施工缝表面无松散粗骨料和水泥浆料、浮浆已清除,表面已作毛化处理。
本站名称及网址:乐建土木 本站网址:topmgo.com 本站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和用户投稿,仅供学习与研究使用,请下载后于24小时内彻底删除所有相关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进行删除处理。 用户评论和发布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站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的相关信息。 资源大多存储在云盘,如发现链接失效,请联系我们替换更新。 本站中广告与用户付费(赞助)等均用以网站日常开销,为非盈利性质的站点,不参与商业行为,纯属个人兴趣爱好。
评论0